騙訟情節(jié)嚴重者最高可判無期
近年來,一些不法分子偽造證據,借助訴訟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虛假訴訟現象愈演愈烈。這不僅嚴重侵害了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,浪費了寶貴的司法資源,也極大地損害了司法公信力。
為有效防范和制裁虛假訴訟行為,8月9日,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、浙江省人民檢察院聯合發(fā)布了《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具體適用法律的指導意見》。
公堂上唇槍舌劍私下里聯謀共劃
徐某因合同糾紛被他人起訴至法院,經審理,徐某敗訴,其房屋也被法院查封。此后,為非法騙取部分房屋執(zhí)行款,徐某先后與翁某、陳某聯手密謀,偽造了自己向翁某、陳某借款的欠條。按事先約定,翁某、陳某又將徐某起訴至法院。雙方在法庭上唇槍舌劍,“據理力爭”。后經法院主持調解,雙方達成協(xié)議,法院也作出了民事調解書。翁某、陳某據此向法院申請執(zhí)行徐某被查封的房屋,所得款項由3人共分。顯然,這3人的虛假訴訟,損害的是原勝訴的債權人的合法利益。
上述案例即是典型的虛假訴訟。為了使“虛假訴訟犯罪”的概念更加明了,意見明確指出:“虛假訴訟犯罪是指為了騙取人民法院裁判文書,惡意串通,虛構事實,偽造證據,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構成犯罪的行為。人民法院裁判文書包括判決書、調解書、裁定書、決定書!
危害相當嚴重已呈蔓延之勢
由于民事訴訟實行當事人意思自治以及舉證責任分配上的一些特點,給虛假訴訟提供了可能。虛假訴訟行為人之間惡意串通,有時一些不法律師為了獲取非法利益,為虛假訴訟行為人積極出謀劃策,更具有極強的欺騙性和隱蔽性,法官審查稍有不慎,極容易導致誤判和誤調。
另外,虛假訴訟當事人將非法目的通過訴訟合法化,將一些子虛烏有的事實通過訴訟的方式賦予國家強制力,其實是把訴訟變成可資利用的謀取非法利益的工具,損害了司法權威,影響了司法公信力。
有專家指出,為了糾正虛假訴訟引發(fā)的錯案,往往出現二審甚至再審,以及無辜的受害人的訴訟或者上訪。從目前查處的虛假訴訟案件或懷疑有虛假訴訟跡象的案件來看,其行為所侵犯的直接經濟利益均呈現數額巨大的特征,動輒幾百上千萬,最高的達到6000余萬元。
據了解,浙江省東陽縣人民法院近九成的法官表示曾接觸到虛假訴訟案件,八成法官感覺該類案件有逐年遞增的趨勢。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,涉及企業(yè)破產、資產重組、債務糾紛的案件急劇增加,當事人利用虛假訴訟逃避債務、轉移資產的行為不時出現。以麗水為例,僅該地區(qū)的四個基層法院已發(fā)現虛假訴訟案件達197件。全省其他地區(qū)也不斷出現該類案件?梢哉f,虛假訴訟現象已呈蔓延之勢。
明確刑責追究打擊虛假訴訟
刑法并沒有明確針對虛假訴訟犯罪的專門條文。在過去的司法實踐中,許多明顯構成犯罪的虛假訴訟行為,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規(guī)定,或者對如何適用法律有爭議,而沒有給予犯罪分子應有的制裁。
“即使個別進入到刑事訴訟程序的虛假訴訟犯罪案件,定罪不一,量刑也較輕,打擊不夠有力!闭憬「呒壢嗣穹ㄔ河嘘P負責人今天在此間表示,為了嚴厲打擊虛假訴訟犯罪行為,規(guī)范全省類似案件的處理,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、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,出臺了該文件。
意見從虛假訴訟犯罪的目的和手段兩方面,對虛假訴訟犯罪適用的法律作出了規(guī)定。從目的方面規(guī)定:為了提起虛假訴訟,或者在虛假訴訟過程中,指使他人提供虛假的物證、書證、陳述、證言、鑒定結論等偽證,或者受指使參與偽造證據,按照妨害作證罪、幫助毀滅、偽造證據罪處理。為逃避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書的執(zhí)行,進行虛假訴訟,套取、轉移財產的,按照拒不執(zhí)行判決、裁定罪處理。公司、企業(yè)或者其他單位人員利用職務便利,進行虛假訴訟,侵吞本單位財物,根據單位的不同性質,分別按照職務侵占罪、貪污罪處理。
從作案手段方面規(guī)定:在偽造證據過程中觸犯相關法律的,分別按照偽造、變造、買賣國家機關公文、證件、印章罪,盜竊、搶奪、毀滅國家機關公文、證件、印章罪,偽造公司、企業(yè)、事業(yè)單位、人民團體印章罪,偽造、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等處理。
為了突出對虛假訴訟犯罪活動的打擊,意見明確指出,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進行虛假訴訟,騙取公私財物的,按照詐騙罪處理,最高的可判處無期徒刑。
(聲明: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(chuàng)均為網上轉載而來,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,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,請聯系本站站長。本站文章標有原創(chuàng)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,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,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) |